阿嘉中班上學期時, 曾被小兒科醫師提醒構音錯誤
也就是他會把"ㄍ"發成"ㄉ"
像是"哥哥"的音,都會是"ㄉㄜㄉㄜ"
當時我提出要去做早療評估和語言治療,陳先生不以為然
一直說服我說,長大就好了,周邊也有親朋小孩的這樣,也是自己好,公婆也這樣說。於是一堆人一直教他,大半年過了還是不會。因為之前有在昕哥做語言治療時,有個媽媽提醒我,他說大班要排早療評估就難了,所以最好中班以前就要做評估。於是,我堅持己見,帶阿嘉去台大雲林分院掛號早療門診。3月去門診評估,5月收到報告後,開始排台大和斗六地區的語言治療,但直到9月都沒有排上。
幼兒園老師建議我排看看斗南的楊老師,雖然我們家住斗六,但是到斗南還是距離上還好。我覺得一直拖下去不是辦法,都大班了,開始學注音和拼音。如果都念不清楚,多少會影響學習和自信心。
很幸運的是,楊老師有學生畢業了,他連絡我應該10月可以上課,後來因為課程變動又提前,在9月中開始進入語言治療的階段,一周安排一次課程。
第一堂課時,阿嘉很明顯"ㄍ"和"ㄎ"發不出來,主要是因為這兩個音,舌頭要後縮,舌尖部位低,舌根部位拱起。但他不會這個動作,所以發不出來。
老師要他嘴巴一邊含著水,一邊說話練習。之後每天晚上,我陪他練習老師要求的字,他都有很認真的練習。過了兩週後,他就能發出正確的音了,
老師說他進步很快,我也覺得很神奇,因為短短兩週,他平時說話時叫"哥哥",基本上都改過來了。當然每個小孩的進展不同,不過有治療師的帶領還是比自己摸索快得多。
接著,老師要他穿插ㄉㄊ和ㄍㄎ的字詞練習,回家後,幾乎也是天天練,一開始是卡卡的,後來念得久了,也成功的在一周後完成作業。
連阿嬤也有明顯感覺阿嘉的進步,因為阿嘉還會主動糾正阿嬤的發音。之後說話的清晰度提升很多。而且他在平常說話中,某些比較會念錯的字詞,會刻意放慢,念的正確。
平常時錯了,可以提示他,讓他想一下,不用主動念出正確的音。現在,老師說他念句子,如果都很順暢,差不多就可以畢業回家練習。
妹妹兩歲但說話不很清楚,我也有請教楊老師。幫我看看妹妹的問題。
我才了解,小朋友說話的發音,和舌頭生理構造、口腔肌肉是否發達、舌頭靈活度有關。妹妹的口腔不夠發達,她現在還是很會流口水,老師建議不要剪食物,讓她多咀嚼會有幫助。再來是大肌肉的訓練,如果肌力夠,小肌肉也會提升。此外,可以訓練她的舌頭,比如說:唱下雨歌,讓她練習舌頭舔上唇,或是左右擺動。
不過,,治療師說,2~4歲是發展期,妹妹可以再觀察發展的情況。4歲後,如果還有問題,去矯正的效果比較好,但到國小三年級後,說話發音就比較難矯正。
不過,我覺得可能是我講話太快也有影響。現在練習放慢說話速度。也學習仔細聽小朋友的發音,以便做糾正。我發現妹妹在我的糾正下,就念清楚好幾個音
沒想到發音也有很多"眉角"的,是值得家長去關心。感謝楊老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