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葉珍老師這本書,讓人開放心胸,看待子女的自我探索
書中她稱此為是"老子的教養哲學"
如果常對子女的行為眼睛痛,建議看看這本書
從她與子女的實際案例,了解她如何與青春期後的子女相處,並幫助子女長出自己的力量
我追蹤郭葉老師的FB已久,也知道他說的很多小故事。在PO文中,多多少少都有提到,基於是鐵粉的心情下,我買了這本新書。但看到內容時,更能理解他對於教養的看法。她自論是一種"老子的教養哲學",面對自己兩個不同性格的小孩,所產生的不同問題。首先是支持,並勒住自己的舌頭,讓孩子從嘗試錯誤,了解自己的能力中學習。 從孩子自己選擇人生的志向,給孩子的標準是以經濟自立為最高原則,做什麼職業都OK。在家的家事則是共同分擔,透過討論大家分工合作。
當了父母,才知道父母有多難當。尤其是教養小孩這部分,以前的父母是打罵教育,現在希望是正向教育,要用溫和堅定的態度好好和子女溝通。我們這一代從打罵教育中成長,我也希望自己完全能做到,但小孩十次有八次講不聽,問了他明知道剛剛我講的話,還重複一遍,但就是忘記了/不做。全職媽媽平日工作繁瑣,有時候真覺得沒有那個美國時間和小孩耗半小時、一小時,尤其在他明知故犯了無數次後。常常棍子拿出來,三十秒就完成了。很多情況並不是眼睛痛,而是牽扯到安全問題,男孩子很頑皮,總是跳上跳下,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風險...但我們忽略小孩長大了,是國小生而非幼稚園生,要換種方式對待,希望他能自立,有自己的意見,自我反省,自然也要用大人的方式對待他,好好跟她說話,讓他承擔自己該有的責任。而老師的舉例與和其他有用的溝通建議,讓我也了解怎麼樣和小孩溝通。我會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,在情緒爆發的時刻走開,或是有時候罵小孩時,把焦點放在他的行為,而不牽扯個人好壞的評判上。
感謝郭葉老師,部落格真的惠我良多。讓我慢慢擺脫不開心的情緒,能冷靜看待情緒的來去,除了正念的觀念外,這種情緒教育也是小時候父母不曾教導我們的。小時候的打罵教育,讓人遵守規則,知道是非,何事可以做/不能做,但卻沒有讓人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,當人因不開心/忌妒/埋怨/煩躁而內心吵鬧時,應該怎麼處理這些情緒? 如何覺知自己的不開心來自何處? 如何讓情緒的火車,呼嘯而過。讓我在三代同堂又是全職媽媽的壓力下,能夠讓情緒更加平和。
我認為一個人能維持情緒的平和,比擁有聰明的頭腦,或是令人稱羨的成就/工作,更能為人生帶來快樂。
推薦郭葉老師的部落格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rythingsoeasy